中考學生不一定了解各項學習任務,家長也要幫助他們更好的學習,一些好的家庭會給學生請家庭教師,對他們的弱科進行查漏補缺,這樣的家長是比較好。但我們的學生是不可能都要求這樣待遇的,學生要有自己對學習的規劃,對于家庭條件不好的學生要靠自己去改變家庭條件。那么,我們一起來了解下怎樣才能參加中考。
怎樣才能參加中考
1、有三年初中學籍。
2、本地戶口學校直接辦理中考報名;非本地戶口,屬于本省戶口亦可以由學校直接報名;
外省戶口,則需要本地學生相應的條件外,還要需要監護人在當地有穩定的工作、穩定的住所、兩年以上的社會保險,并由教育局檢驗后方可報名。
3、報名統一在網上報名,所填內容必須慎重,真實姓名必須與戶口本上的名字一致,身份證的號碼務必無誤,特別是選擇體育考試一欄一定要與你即將參加的選項一致。
家長怎樣做考生的堅強后盾
1、讓孩子自己選擇是否復讀。調查顯示,中考不理想,八成家長支持孩子復讀, 但并非所有考生都適合復讀,中考失意并不意味著人生 理想的終結,事實上成功的路從來就不是只有一條。”
2、孩子復讀期間家長少會客。 復讀生都經歷過一次或幾次失敗的中考,心態不易 穩定。家中接待客人,難免會有一些聲音,不知情的客 人,有時候聊的時間一長,情緒越來越高,聲音也越來 越大,孩子勢必反感。
3、別對復讀生說這7句話。“既然選擇復讀,就趕緊安下心來吧。”“再給你一次機會,省得以后你埋怨我們!”“人家每晚學到深夜,早上還一大早就起來讀書你呢?”“花費再多,爹媽就是不吃不喝也供你上學還看電視,還玩電腦,你明年還考不上怎么辦?現在找個工作容易呀?”“兒子,你今年就差幾分,好好努力,明年實現考上北大、清華的目標應該沒有問題你是父母的惟一希望給咱們爭口氣不相信大學有什么難考的!”
4、共同找出失利原因。這是家長與學生需要共同完成的第一份“中考復讀”作業。只有把導致失利的真正原因挖掘出來,才能避免再次在這方面“栽跟頭”。
5、復讀的整個過程中鼓勵孩子的點滴進步。要善于發現孩子的細微變化、小小進步,并及時因勢利導。
6、勸導孩子不要攀比。在一年的復讀期,家長要及時勸導孩子減少和原高三同學過度的接觸。誰都羨慕成功,但想想看,每一個成功之前都有一個“沉默”的階段,家長應告訴孩子“耐得住寂寞”的道理。
7、避免造成心理壓力。復讀學生的第一學期期中考試成績往往強于應屆高三考生,家長不要因為這一次成績提高了,就抬高對孩子的期望值。某一次成績降低,家長也不要因此喪失信心,避免給學生造成過度的心理壓力。
8、與班主任保持聯系。中考復讀的歷程不是百米賽跑,而像是馬拉松。因此,學習遇到困難,思想產生波動都是正常的,這需要家長和班主任密切配合,以便及時發現和有效處理好每一個問題。
制定個性化復習計劃
一 、明確目標
補弱課、補高中以來重要知識模塊是確立目標時的兩大原則。由于自己的弱項也往往是不愿意“觸碰”的對象,所以復習時應正視薄弱環節,刻意先“補缺”,甚至花大半暑假在這些薄弱學科和內容上“故意與自己較勁”。否則,它們將一直成為“絆腳石”,阻礙每一次發揮。
二 、制定計劃
目標明確后就得定出詳盡的計劃,而最重要的并非計劃本身的完整性,而是其可操作性。許多學生一開始充滿雄心壯志,每小時每日每周的作業量、閱讀量定得滿滿當當。寫計劃“心比天高”,完成計劃卻是“命比紙薄”,到頭來真正做的寥寥無幾。因此,制定計劃時切勿過于理想化,應適當“留白”。
三 、執行計劃
不妨將計劃一式兩份,一份留給自己,另一份交給父母,讓父母也能不時在一旁督促,以按時按量“照章辦事”。與此同時,學生還可定期自我檢查,每天、每周空出一點時間回顧計劃完成情況,“三省吾身”,裨益不少。
一般情況下初三學生才能夠參加中考,但理論和實際還是有差別的,學生可以去邢臺當地進行詳細的了解,不同的地區有不同的報名政策,學生只有把所有政策都弄懂了,后續的報名程序才能夠順利進行,學習沒有捷徑,只有按照整個教育體系進行每一步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