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學們在學??梢詫W到更多的知識,所以同學們選擇學校要選擇辦學條件好的學校,也是對自己學業的一種負責,并且一些不正規的學校畢業后是沒有畢業證的,對找工作也是沒有任何幫助的。所以選擇一所好的學校對同學們而言,也至關重要,針對這個問題千萬不能馬虎。
鶴慶一中承傳創新,百年老校煥新顏
鶴慶一中的辦學歷史,可追溯到公元1271年,從最初的文廟至玉屏書院到今天的鶴慶一中,這里一直是教書育人的圣土、崇尚師德的寶地。早在元朝時期,這里就是文廟和書院所在地,當時文廟和書院的興盛,為鶴慶贏得了“風清俗美文獻名邦”的美譽。鶴慶一中正是在文廟和書院的舊址上,承傳文廟和書院的流風余韻建立和發展起來的。文廟和書院的流風余韻,積淀了鶴慶一中深厚的文化底蘊,尊師重教,讀書明禮的傳統在鶴慶一中代代流傳,為今天鶴慶一中的輝煌成績奠定了良好的校園文化基礎。
2003年,在上級政府及主管部門的領導支持下,鶴慶一中實現了縣城區域內優質教育資源整合,合并了縣城及城郊兩所初級中學,新征校園用地225畝,籌建學校新區。至此,學校占地面積從90畝擴大到315畝,師生人數從2000多人增加到4000多人,教學班從23個班增加到66個班。鶴慶一中這所百年老校變成了一所名副其實的大校。
鶴慶一中現有初中部和高中部兩個校區。初中部設在老校區,占地90畝。走進校園,由南向北,映入眼簾的是太和元氣坊、萬仞宮墻、泮池、欞星門、至圣先師孔子雕塑、東西廂房、大成殿等文廟系列建筑,古樸莊重。作為鶴慶一中精神和文化的象征,它們見證著校園歷史變遷,伴著瑯瑯的書聲,成為了鶴慶縣縣城獨具韻味的教育風景線。
高中部設在新校區,占地面積為225畝,于2006年5月開始興建。高中部校園建筑包括教學樓、實驗樓、辦公樓、體藝館、學生宿舍樓、食堂、田徑運動場等,總體設計體現了“以人為本”、“人與環境協調”和“可持續發展”的理念。至今,新校區建設已投入資金 6000多萬元, 2006年9月,校區主體建筑工程---教學樓開始投入使用,教學樓建筑面積為7000平方米,可容納52個教學班2800名學生。2007年9月,總建筑面積為15050.9平方米、總投資1500萬元的后勤綜合樓、男女生宿舍樓也投入使用?,F在,學校實驗綜合樓正在興建之中,校園綠化工作也在同步進行。整個高中部建設工程預計在2010年全面完成。建成后的高中部校園將是一個開放型、園林式、數字化的具有現代化特色的校園。它和初中部相得益彰,既顯示出鶴慶一中深厚的文化底蘊,又洋溢著濃郁的現代氣息。
鶴慶一中碩果累累,教學教研齊爭艷
“以質量求生存”,是今天社會發展的主題,政府部門舉全縣之力來籌建新校區,鶴慶一中為自己爭得百年難遇的發展機遇,完全靠的是自己優異的教育教學成績。優質教育演繹著鶴慶一中動人的樂章,詮釋著鶴慶一中不變的追求——辦社會滿意、家長放心、學生信任的教育。這就是鶴慶一中在其發展過程中所踐行的真理。
1、教育教學成果喜人
從1982年到2008年,學校共向高校輸送了10000多名大學生,其中有7名學生考入清華、北大。歷年來全縣考上重點大學的絕大部分都是鶴慶一中的學生。自2005年始,學校每年高考升學率都在90%以上。優異的教育教學質量不僅使縣內學生以到鶴慶一中上學為榮幸,還使州內外的不少學子慕名前來求學,2005年,在鶴慶一中就讀的外籍(非本縣籍)學生達300多人,致使全州乃至全省范圍內都掀起了“鶴慶教育熱潮”。
以下幾年的高考成績充分展示了鶴慶一中在近年來所取得的優異成績:
2003年:
1、鶴慶一中周志培以591分的成績成為本縣理科類狀元,被清華大學錄取;張燦柏以581分的成績成為本縣文科類狀元,被中國青年政治學院錄取。
2、在全國高考的7個科類中,鶴慶一中獲6個科類(文史、外語、理工、文科體育、理科體育、理科藝術)的全縣第一名。
3、全縣高考總分500分以上的有31人,一中有25人(含外籍3人)。
4、全縣上重點線人數為162人,一中有126人(含外籍24人)。
5、全縣上線567人,一中本縣籍考生上線321人,突破本校本縣籍考生上線300人的大關。加上一中外籍上線考生共計402人,突破本校高考上線400人的大關。
2004年:
1、鶴慶一中高考總上線率和重點大學上線率均位居大理州第三名(其中下關一中第一,大理一中第二),縣屬中學第一名。
2、學生舒興盛以 653的高分奪得鶴慶縣理科狀元,被北京大學錄取,李鑫鵬以640分的成績被北京大學錄取;寸志清以587的高分奪得鶴慶縣文科狀元,被北京師范大學錄取;
3、鶴慶一中高考總分在 600分以上的有5人,居本縣本年度高考總分前5名;
4、上重點線人數137人,高考總分在500分以上的有108人;
5、鶴慶一中本縣籍應往屆考生上線人數為481人,突破400人大關 ;加上外籍學生共上線566人,突破500人大關,位居大理州34所高完中第一名;
6、7個應屆班上線373人,平均每班上線人數為53.3人;應往合計平均每班上線人數為56.6人,均突破50人大關。
2005年:
1、共上線617人,上線率為90.65%,平均每班上線51.1人。
2、高考總分在600分以上的,全縣有21人,一中有16人,全縣前四名均為一中考生。
3、上重點線人數為136人,500分以上的有238人。
2006年:
1、上線總人數為611人,上線率達92.3%,平均每班上線人數為56人。
2、全縣高考總分前七名均為一中考生,全縣600分以上有36人,一中有25人;全縣上重點線有168人,一中有107人。
2007年: 1、鶴慶一中總上線率為94.95%。 2、全縣600分以上的人數為50人,鶴慶一中有29人,本科上線率為74.45%
3、鶴慶一中重點上線率為19.245%;全縣上重點線141人, 一中有81人。
4、全縣500分以上有538人,一中有300人。
5、全縣理科成績前十名考生中,一中考生有8人。全縣文科成績前十名考生中,一中考生有7人,高燦華以649分奪縣文科狀元。
6、鶴慶一中有四個高考科目平均分進入全州前五名,三個科目的平均分居全縣第一,兩科為全縣第二,其中數學平均分居全州第三名。
一個學校的好壞說到底也僅僅只是學習方面的一個因素,一個條件。其實關于學校的好壞也是一個小馬過河的問題,面對社會上的眾說紛紜,只有自己去體會了才能知道。關鍵還在于自己是否真的努力了,以及自己付出的努力是否能為自己帶來成功。編者希望大家以后都能在學校里度過一個愉快的時間,并且有準備的走上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