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第四十三中學創建于1947年6月19日,前身系北京私立惜陰中學。初建時校址在和平門外西琉璃廠八角琉璃井3號,占地6.25畝。創辦人王耀庭為惜陰中學第一任校長,由當時的社會名流和軍政要員,醫學科學專家組成了校董事會,確立了“救濟失學青年,普及中等教育”的辦學宗旨。
2003年7月,教育資源調整,北京市梁家園中學合入四十三中學。合并后的四十三中學坐落在宣武區古文化街琉璃廠附近,分南北兩址,占地面積1.7萬平方米。一座實驗樓,三座教學樓,一座辦公樓,總建筑面積1.6萬平方米。一個塑膠操場,一個瀝青操場?,F任校長陳利華,書記楊洸;現有校級干部4人,中層干部6人。目前學校設有德育處、教學處、總務處、辦公室三處一室,是教研組、年級組雙軌制‘建制’,設有語文、數學、英語、文綜、理綜、體育、藝術、技術八個教研組,初一至高三6個年級組。共有27個教學班,在校學生約800人,教職工168人。目前學校教學設備已經日臻完善,閉路電視、校園網、寬帶進入每一個教室,且教室內都裝備了多媒體投影教學設備。學校有現代化的理化生實驗室,計算機專用教室,學生閱覽室,多媒體教室,電視演播室,多功能廳,教師電子備課室、數字實驗室、通用技術專業教室等現代化教學設備。
四十三中學擁有一支勤奮敬業、業務精良、梯度合理的教師隊伍,嚴謹的校風建設、穩定優良的教育教學質量使得四十三中雖為普通校卻躋身于北京市百所名校的行列。目前學校的市、區、校骨干教師占專任教師總數的30%。多人、多次在全國、北京市、宣武區教學評優課、教學基本技能大賽中獲獎。其中七個教研組先后被評為市、區優秀教研組;有20位教師曾榮獲“紫禁杯優秀班主任”稱號,其中一人獲特等獎。近年來學校一直在研究探索新時期學校德育工作的新思路、新途徑。市區班主任基本功大練兵、主題班隊會(年級會)的實踐考核、德育科研引領等形式有步驟推進著對年級組長和班主任的培訓。“志愿奧運、服務奧運”的三年成為我們將奧運文明禮儀系列教育與學校養成教育優良傳統結合,從而彰顯學校德育工作的針對性、實效性的新亮點。出色完成建國六十周年慶典背景表演任務再次成為歷練、打造學校強勁的德育隊伍,進一步繼承發揚德育優良傳統的重大驗證。穩定優良的教學質量使得四十三中擁有較高的辦學效益,長期以來,學校中高考成績一直穩居區同類校前列,我們曾兩度培養出宣武區的中考狀元和一屆探花。近三年來考上市區重點高中率約35%,高考本科率約60%,上線率95%。四十三中優良的教育教學質量,良好的校風,受到全區的肯定,得到社會的認可。學校堅持務本求實、研以致用的原則,明確了校本科研不能游離于課堂教學之外,要為課堂教學改革服務的主旨。
針對現在學生學習負擔過重和厭學現象較普遍,學校引入教育部“十一五”規劃課題《學習型社會中友善用腦研究和實驗》,在初中進行試驗研究,學生主動參與教學活動的熱情與積極性有了顯著變化,通過三年的試驗研究,教學質量有令人信服的提高。中央教育電視臺也報導了我校友善用腦課題的實驗效果。為了不斷更新教師教育觀念,改變教師的教學方法,學校引入《信息技術與課堂教學整合的策略研究》,《校本課程的開發與管理研究》,《高中女生學習物理的障礙及解決措施》等市區級課題。目前,各課題都在有條不紊地進行著,且均取得一定成果。《提高中學生學習質量整體改革的理論與實踐研究》研究成果,獲宣武區“十五”教育科研優秀成果二等獎,并收錄《北京市宣武區“十五”教育科學研究優秀成果集》一書。四十三中是北京市藝術特色學校,學校在初中開設了聲樂、管樂和藝術特長班,為學校的藝術特長培養奠定了基礎;在素質教育的今天,校園活躍著一支管樂團和我區唯一的“男子漢合唱團”,《中國軍魂》、《紅旗飄飄》等十余首曲目,曾參加新年音樂會和學生藝術團專場演出,在全面發展的今天,學校每年都有自己的藝術節、體育節、科技節,美育奇葩正絢麗綻放。學校師生豐富多彩的藝術活動已經成為學校對內凝聚人心、人氣的載體、對外彰顯學校的特色業績的重要窗口。
多年的辦學實踐形成了四十三中嚴格而又富有人情化的教育教學管理,科學而又嚴謹教風與學風,并形成了四十三中人“不甘人后、敢為人先的進取精神;勤奮睿智、不懈追求的拼搏精神;敬業愛崗、竭誠愛生的奉獻精神;嚴謹治學、務本求實的鉆研精神”的“四種精神”。這是四十三中人思想的基礎,是四十三中立校之本。近年學校獲得國家社科基金十一五規劃實驗學校、中國和諧校園-信息化校園、中國西部教育顧問單位、首都精神文明單位、北京市文明禮儀示范學校、北京市共青團達標創優競賽五四紅旗團委、《友善用腦》課題研究優秀實驗校、首都先進少年軍校、北京市中小學藝術教育特色學校、北京市特殊教育工作先進單位、北京市健康促進學校、北京市優秀教職工之家、先進黨支部等近三十多項榮譽稱號;學校堅持兩全的教學指導思想,堅持以教學為中心,堅持教育、教學過程的規范管理,創設了教育、教學的良好氛圍,走上了嚴謹治學的道路,形成了自己獨特的辦學風格。區政府已規劃三年內在現校址上重建一所占地面積20000多平方米,具有現代化教學設備,功能齊全的新四十三中學。